第一课 – 夜爬泰山

第一课

夜爬泰山

背景知识

  除了在课堂上学习以外,走进中国社会、去各地旅游也是学习汉语、了解中国文化的好机会。中国有很多名山,这一课,我们先带大家去泰山看一看。它在山东省中部,高度为 1545 米,有 “五岳之首” 的美称。

热身

1. 你去中国的哪些地方旅游过?对哪个地方的印象最好?
2. 对你来说,在中国旅游最困难的事情是什么?
3. 你有没有晚上爬山的经历?为什么有些人喜欢晚上爬山?
4. 上网查一下,从你的城市出发,能不能坐高铁到泰山?

回答问题。

自学生词

  课前查词典自学以下词语,然后给这些词语分类。

课文

01-1

夜爬泰山

课文

生词

01-2

生词
1. 至今

Phiên âm: zhìjīn
Từ loại: (副)
Nghĩa: đến nay
Ví dụ: 至今还没、至今记得、至今没有消息、从古至今
1. 至今

Phiên âm: zhìjīn
Từ loại: (副)
Nghĩa: đến nay
Ví dụ: 至今还没、至今记得、至今没有消息、从古至今
1. 至今

Phiên âm: zhìjīn
Từ loại: (副)
Nghĩa: đến nay
Ví dụ: 至今还没、至今记得、至今没有消息、从古至今
1. 至今

Phiên âm: zhìjīn
Từ loại: (副)
Nghĩa: đến nay
Ví dụ: 至今还没、至今记得、至今没有消息、从古至今
1. 至今

Phiên âm: zhìjīn
Từ loại: (副)
Nghĩa: đến nay
Ví dụ: 至今还没、至今记得、至今没有消息、从古至今
1. 至今

Phiên âm: zhìjīn
Từ loại: (副)
Nghĩa: đến nay
Ví dụ: 至今还没、至今记得、至今没有消息、从古至今
1. 至今

Phiên âm: zhìjīn
Từ loại: (副)
Nghĩa: đến nay
Ví dụ: 至今还没、至今记得、至今没有消息、从古至今
1. 至今

Phiên âm: zhìjīn
Từ loại: (副)
Nghĩa: đến nay
Ví dụ: 至今还没、至今记得、至今没有消息、从古至今
1. 至今

Phiên âm: zhìjīn
Từ loại: (副)
Nghĩa: đến nay
Ví dụ: 至今还没、至今记得、至今没有消息、从古至今
1. 至今

Phiên âm: zhìjīn
Từ loại: (副)
Nghĩa: đến nay
Ví dụ: 至今还没、至今记得、至今没有消息、从古至今
1. 至今

Phiên âm: zhìjīn
Từ loại: (副)
Nghĩa: đến nay
Ví dụ: 至今还没、至今记得、至今没有消息、从古至今
1. 至今

Phiên âm: zhìjīn
Từ loại: (副)
Nghĩa: đến nay
Ví dụ: 至今还没、至今记得、至今没有消息、从古至今

重点词语学习

词语综合练习

第一组:

第二组:

近义词辨析

1. 到达、达到

  这两个词的区别主要在其宾语上。见下表:

请填空:

2. 连续、一直

注意:

  虽然两个词都可用在 “~ + 动词 + 时间段” 结构中,但是 “一直” 强调状态的持续,中间没有中断,而 “连续” 并非如此。如 “连续去了五天”,仅表示这五天每天都去,并非时刻处于 “去” 的状态。

请填空:

语言点

A. 要么……,要么……

课文原句:

去那儿的话,要么坐火车,要么乘大巴。(第 ② 段第 1 行)

结  构:

要么 A,要么 B

意  思:

表示几种情况中的一种,或者在几种可能中选择一种。

例  句:

① 我毕业后有两种选择,要么考研,要么工作。
② 今天看到的衣服都不合适,要么太贵,要么没我的号儿。
③ 明天的会得有一个人去参加,要么你去,要么我去。

练  习:

用 “要么……,要么……” 回答下面问题。

B. 则

课文原句:

一定要多带件外衣,水和零食则不必带太多。(第 ② 段第 4 行)

结  构:

A ……,B ……

意  思:

将 A 和 B 进行比较,两者的情况有所不同。

例  句:

① 有的人不吃榴梿,有的人特别爱吃。
② 坐大巴去得四五个小时,坐动车快得多。
③ 现在这儿还是夏天,东北已经进入秋天了。

练  习:

回答下面问题,用 “则” 对 A 和 B 进行比较。

C. 要不然

课文原句:

水和零食则不必带太多,要不然爬山的过程中会感到包特别沉。(第 ② 段第 4 行)

结  构:

(主语)……,要不然(主语)……

意  思:

否则。

例  句:

① 快出发吧,要不然我们就要迟到了。
② 牛奶得放到冰箱里,要不然两天就坏了。
③ 一定要让孩子学会自己做决定,要不然他们永远长不大。

注  意:

 a. “要不然” 与 “否则” 意思基本相同。“要不然” 常用于口语中,“否则” 多用于书面语中。
 b. “要不然” 还可用于提建议的句子中,“否则” 没有这个用法。如:
  ① 这家饭店人太多了,要不然我们换一家店吧。
  ② 外面雨太大了,要不然我们改天再去吧。

练  习:

米雪国庆节想去北京玩儿,用 “要不然” 给她一些建议。

D. 程度补语:……得不行 / 要命

课文原句:

我们边唱边往上爬,高兴得不行。(第 ④ 段第 3 行)
连续两个小时的步行也让我们累得要命。(第 ④ 段第 4 行)

结  构:

形容词 / 动词 + 得 + 不行 / 要命

意  思:

表示到了很高的程度。

例  句:

① 最近我每天都忙得要命
② 我一吃完饭就困得不行
③ 她拿着礼物看了好久,喜欢得不行

注  意:

 a. 结构中的动词一般为心理动词,而非行为动词。
 b. 表达正面、积极意义时,一般用 “形 / 动 + 得 + 不行”。

练  习:

用 “形/动 + 得 + 不行/要命” 完成句子。

E. 哪怕

课文原句:

哪怕再累,我们也要爬上去!(第 ④ 段第 6 行)

结  构:

哪怕……,(主语)也 / 都…… ;(主语)要 / 得……,哪怕……

意  思:

如果发生程度很高的情况,也不会发生变化。

例  句:

哪怕下暴雨,我也要去健身。
哪怕是一块钱,你都不应该浪费。
③ 我一定要跟他结婚,哪怕全世界的人都不同意。

注  意:

 a. 使用 “哪怕……,也/都……” 这一结构时,如果后一分句中有主语,应将主语放在 “也/都” 的前边。如:
  ① 这件衣服不好看,哪怕送给我,也我不要。(×
  ② 这件衣服不好看,哪怕送给我,我也不要。(

 b. “哪怕” 与 “即使” 意思基本相同。“哪怕” 常用于口语中,“即使” 多用于书面语中。此外,“哪怕” 既可用于前一分句中,也可用于后一分句中,而 “即使” 一般只用于前一分句中。

练  习:

在下边 I、II 两栏中选择恰当的内容,用 “哪怕……,(主语)也/都……” 造句。

F. 整整

课文原句:

经过整整五个小时的努力,我们终于到达了山顶。(第 ⑤ 段第 1 行)

结  构:

动词 + 整整 + 数量;整整 + 动词 + 数量

意  思:

可以表示数量不多不少、没有零数,有时有主观认为数量多的意思。

例  句:

① 到今天,我到北京整整三年。
② 从家开到学校,我用了整整两个小时。
③ 打完篮球,我渴得要命,整整喝了三瓶水。
④ 这所大学的留学生特别多,整整有一千名。

注  意:

  表示数量不多不少、没有零数时,“整整” 一般用于动词后数量短语前;而当强调主观认为数量多时,“整整” 一般用于动词和数量短语前。

练  习:

假设老师要选择一名学生参加汉语比赛,请用 “整整” 说一说自己的优点,推荐自己。

G. 状态形容词

课文原句:

火红的太阳从东方慢慢地升起来了。(第 ⑤ 段第 3 行)

意  思:

本课所学的双音节状态形容词,构词方式为“单音节事物 + 单音节形容词”(如 “火 + 红”),用于描述某一物品在某一方面程度较高,如 “火红” 表示 “像火一样红”,而 “冰凉” 表示 “像冰一样凉”。这样的词还有 “雪白” “金黄” “漆黑” “碧绿” 等。

注  意:

  因为状态形容词已经表示程度很高,因此不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,“很火红” “非常雪白” 是不正确的。另外,状态形容词的重叠形式为 ABAB,如 “这儿的湖水碧绿碧绿的” “他的手冰凉冰凉的” 等。

练  习:

思考生活中的哪些事物可以用 “火红” “雪白” “冰凉” 形容,然后选择其中一种造句,进行描述。

词语 事物 造句
火红
雪白
冰凉

H. 纷纷

课文原句:

看到如此壮观的景象,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拍照。(第 ⑤ 段第 4 行)

结  构:

纷纷 + 动词

意  思:

一个接着一个地做某件事。

例  句:

① 听说学校要开选修课,同学们纷纷去报名。
② 今天是教师节,学生们纷纷祝老师节日快乐。
③ 看到可爱的大熊猫,游客们纷纷跟它合影留念。

注  意:

  用 “纷纷” 时,主 语不可以是某一个人。“纷纷” 后边的动词应当是主语主动愿意去做的具体的动作,一般不可以是心理动词。所以,下边四个句子是不对的。
  ① 他纷纷来到我家。(×
  ② 快放假了,每个学生纷纷订好了回国的机票。(×
  ③ 最近天气变化很快,人们纷纷感冒了。(×
  ④ 王老师很热情,大家纷纷喜欢她。(×

练  习:

下列情况下,人们会做什么?请用 “纷纷” 写出来。

课文理解

读第二遍课文,选择正确的答案。

读第三遍课文,把下列选项填到本文写作思路中。

表达技巧

按时间顺序来记叙

  记叙一件事的发展过程,通常以时间为顺序。在记叙中,可使用指明时间的词语来标示事件的逐步发展。在记叙事件整个过程之前,可简要交代该事件发生的原因;在事件结束后,可交代该事件的结果和作者的感想。

请将合适的选项填在空格里,分析本课 “夜爬泰山” 这件事的整个过程。

任务活动

  在本课中,我们已经跟着作者去爬了泰山。现在你想去看看中国的其他名山,你和朋友分别想去安徽的黄山和陕西的华山。请完成下面的任务。

第一步:

  上网查一查这两座山的相关信息,如地理位置、交通情况、风景特色等。

在本课中,我们已经跟着作者去爬了泰山。现在你想去看看中国的其他名山,你和朋友分别想去安徽的黄山和陕西的华山。请完成下面的任务。

第一步:

第二步:

  用下面的词语和语言点(最少 10 个)与朋友对话,用三个理由说服对方去爬你想去的那座山。

在本课中,我们已经跟着作者去爬了泰山。现在你想去看看中国的其他名山,你和朋友分别想去安徽的黄山和陕西的华山。请完成下面的任务。

第二步:

用下面的词语和语言点(最少10个)写出三个理由,说服对方去爬你想去的那座山。

至今 到达 顶 乘 路线 不必 通常

壮观 期待 连续 运气 景象 合影 欣赏 深刻

要么 则 要不然 整整 如此

第三步:

  把你说的理由以文字的形式写出来。你可以这么写:

在本课中,我们已经跟着作者去爬了泰山。现在你想去看看中国的其他名山,你和朋友分别想去安徽的黄山和陕西的华山。请完成下面的任务。

第三步:

词语拓展